健康专线:0533-2560981

搜索
搜索
0
2
3
4
5

血液病诊疗中心
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
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

【概要描述】
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

【概要描述】

详情
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ITP)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伴有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引起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,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。因85%以上病例血清或血 小板表面有IgG抗体,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,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部分可合并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,即成为伊文氏(Evans)综合征。本病的特征是血小板寿命缩短,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伴 成熟障碍,脾脏无明显肿大。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,前者多见于儿童,男女发病率相近;后者以青年 女性为多,男、女发病率为1:3~4。本病发病无地域差别,发病率约为1/20000,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,30岁以下占60%-76%,40岁以上不超过10%。

(一)病因

本病为后天获得性出血性疾病。病因方面的研究表明,能够导致急性ITP的病因有风疹、麻疹、水痘、流 行性腮腺炎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。近年实验已证实某些病毒,如水痘病毒可为急性ITP病因。慢性 ITP病因仍未明。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渐有进展,现认为急性ITP是由病毒感染后,体内产生与病毒(抗原 )有关的抗体,而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,使血小板受到非特异性损伤,并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 ;或者是抗病毒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,附着于血小板表面所致。慢性ITP的发病机制是主 要由脾脏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IgG(PAIgG)先通过其Fab片段与血小板膜上的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,暴露 出Fc片段,并与巨嗜细胞的Fc受体结合,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破坏;另外,免疫复合物(CIC)通过其IgG分 子上Fc片段与血小板上Fc受体结合,并激活补体C3,使C3固定于血小板上,最终被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。 细胞免疫在本病的作用尚不清楚,已知辅助性及抑制性T细胞比例失调,TA细胞功能缺陷。血小板破坏的 主要场所是脾、肝及骨髓。

(二)临床表现
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

(1)急性型常见于儿童,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%。男女发病率相近。起病前l一3周84%病人 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,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。起病急骤,可有发热、畏寒、皮肤粘膜紫癜。如患者 头痛、呕吐,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。病程多为自限性,80%以上可自行缓解,平均病程4-6周。少数可 迁延半年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。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%。

(2)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,女性为男性的3-4倍。起病隐匿,症状较轻。出血常反复发作,每次 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。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,血小板>50×109/L,常为损伤后出血;血小板在10 ×109/L-50×109/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,血小板在<10×109/L常有严重出血。本病自发性缓 解较少,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。

(三)体征

1.急性型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,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,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,以下肢 为多,分布均匀。粘膜出血多见于鼻、齿龈,口腔内有血泡。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,颅内出血少 见,但有生命危险。脾脏常不肿大。

2.慢性型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,可有鼻、牙龈及口腔粘膜出血,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唯一症状 ,也有颅内出血引起死亡者。少数因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。如有明显脾肿大,要除外继发性 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。

(四)常见并发症

多发部位的出血及失血性贫血。

关键词: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
初诊:0533-2560991 2560092          复诊:0533-5180730 5161706        传真:0533-5164641
邮箱:yanqiangyiyuan@qq.com      QQ:1350031690 1339288816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路688号

延强医院

白血病血液病康复之家订阅号

延强医院

淄博延强医院服务号

Copyright © 2020 淄博延强医院版权所有. All Rights Reserved  鲁ICP备12018454号    官网建设 中企动力  淄博